淘宝网女士腰包的钩织方法同女士腰围臀围对照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女士腰包的钩织方法,以及女士腰围臀围对照表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巧媳妇”郑秋怜:用手艺勾出精彩生活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提起农村合作社,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卖的啥农产品”。郑秋怜的合作社却有些特别,一是没有农产品销售,只卖绣品、布艺等手工艺产品,二是合作社成员都是女性,也因此取名“北京巧媳妇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5人,到如今覆盖怀柔区所有乡镇街道的400余人,社长郑秋怜用手工艺品制作,为家乡心灵手巧的乡村女性们找到了发展方向,让“留守妇女”用手艺勾勒出更自信与精彩的生活。

郑秋怜。受访者供图

巧妇能顶“一片天”

如同名字那样,在巧媳妇手工艺品合作社中,从事手工艺的成员均是清一色的“女将”。

郑秋怜原本在怀柔县城经营着一家个体服装店,除了衣服,偶尔卖些十字绣等简单的手工艺品。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希望从郑秋怜这里订制一批手工艺品,包括鞋垫、坐垫。想到手艺活还得是“巧妇”做得好,郑秋怜便回到村里找帮手,“最后找了4个人,都是比较熟的,有亲戚也有朋友。”

2011年,随着订单增多,郑秋怜牵头成立了北京巧媳妇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以更好的组织形式应对生产需要。

“找的全是女性,基本都是结了婚、在家带孩子的那种”,谈及合作社的命名,郑秋怜解释得也非常简单,“能做手工的人,手都很巧,加上大家都是女性,所以取名叫’巧媳妇’”。

成立第一年,合作社仅有5人。在各个乡镇上课,发展会员便成了这几年郑秋怜的主要工作。据郑秋怜介绍,截至目前,巧媳妇合作社注册成员达到114人,均为宝山镇的村民。而如果算上所有的合作社会员,成员数量超过400人,覆盖怀柔区14个乡镇和2个街道。

“小的成员只有十来岁,利用暑假、寒假回来,他妈妈来做手工,她也出于兴趣跟着学。最大的一位奶奶84岁,还能做一些针线的缝补。”

巧媳妇合作社的手工艺品。受访者供图

自掏腰包买不合格品

磕磕绊绊的8年时间中,合作社发展面临了不少困难,郑秋怜从开始的“招兵”中就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小山遍布的怀柔区,乡、村分布相对分散,村与村离得也远,当时的郑秋怜只能挨个村跑,向大家表达自己的想法。“跟村民说我们教你做,材料我出,做出来的东西我都买走,但是大家都觉得不可能,你是骗人的。”郑秋怜回忆到当时的碰壁情景还有些无奈。用她的话说,有时跑了一天可能没有任何收获。

作为一项手艺活儿,成员并非一开始就能做出“可卖”的产品,为了留住人,不打击大家的积极性,郑秋怜也自己掏腰包把它们都收回,交付村民手工费,“好不容易有人做,还是想办法能把他们留下,而且刚学做的不好也是肯定的。”至今,合作社的库房里还有不少当时的产品。

就这么慢慢的“磨”了两年多,合作社的发展在2014年初开始好转。由于当时接了一批大单子,仅有的成员实在不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郑秋怜不得不找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跟镇政府、妇联都反映了情况,他们就帮着我宣传,还有在手工艺的培训课上也帮了很多。”同时,两年多通过成员在村邻居之间的口碑相传,郑秋怜也慢慢积累了良好的信誉,“慢慢就多了起来,不光是宝山镇,其他的乡镇也来了不少的村民。”

而面对以往新成员手工艺品的质量问题,如今的合作社也有了更好的培训流程。“个人学习的话就是自己需要买原材料,除此之外不收费,”郑秋怜解释道,“培训结束后才会正式接订单, 3%范围内的损耗,合作社可以承担。”

白蒿枕头。受访者供图

做手工艺也有“因地制宜”

如今,合作社的手工艺品已销往全国。既有山东、浙江的批发市场,也有本地的纪念品商店和网店。

郑秋怜表示,合作社生产最多的是12生肖系列,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一些旅游纪念品、主题手工艺品的制作。

“像今年是猪年,我们做的比较多的就是带小猪图桉的,或者说以小猪为原型的手工艺品”,郑秋怜表示。除此之外,根据特定的节日,如端午节,合作社也会制作相应主题元素的手工艺品。

除了花样不断翻新,合作社的“手艺人”们也开始学习更多样的手工技法。郑秋怜告诉记者,2011年合作社成立时,仅注册了刺绣,手工艺品也以十字绣、民间绣为主。发展至今,合作社已包含10余种手工工艺,如布艺、串珠、钩编、绳艺等。

由于目前合作社成员已覆盖怀柔区的所有乡镇,各个地区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了不同的产品设计。其中,由于喇叭沟门满族乡村民有自己特色的“满绣”,村民也有一定手艺基础,在当地的合作社成员主要从事刺绣工艺品。而像怀柔慕田峪地区的村民,由于景区的便利条件,郑秋怜会将串珠、绳艺这类快速上手同时可以快速形成产品的任务交给当地成员,“相当于有更快速的销路”。

不仅如此,手工艺品种类的丰富也让白蒿——这一宝山镇的常见植物有了更高的价值。

《本草纲目》记载,白蒿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风寒湿痹。在中医药理上,白蒿可以除湿驱寒,消炎解痛,对于缓解颈椎、腰腿疼痛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此前,对于村民来说,白蒿仅仅是一种野菜,利用率也非常低。

2016年开始,合作社开始以白蒿为原材料,进行手工艺品制作。白蒿系列手工艺品的畅销也带动了当地种植品类的转型。在需求下,合作社与村民合作,由种植户种植白蒿,合作社进行统一回收。

通过对当地环境的充分利用,白蒿一年收两茬,每年的收获量能达到1000斤,“如果是整体销售的话,这些白蒿也就能卖2000到2500元”,郑秋怜表示,“但是做成产品就能提高价格,比如做成100件坐垫,大概能卖出5000元左右,相比之下能提高40%左右收入。”

不仅如此,艾蒿颈枕的设计还获得了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这一产品线也成为合作社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

手工艺品“老虎鞋”。受访者供图

挣到“600块”时的自豪

或因为学历,或因为家庭需要,农村妇女的“留守”一直是乡村一大“特点”。

作为地地道道的宝山人,郑秋怜创办合作社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想让赋闲在家的农村姐妹们有自己的事情做,同时通过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郑秋怜告诉记者,3年前一个合作社的成员拿到了第一个月的手工费,虽然只有600多块,但自豪、喜悦溢于言表。“当时就说,赶紧上大集给家里买肉,给孩子买点玩具啥的,还说自己头一次挣这么多钱”,郑秋怜说,“其实外出打工一个月不止挣这么点钱,但当时她的那种自豪给我触动挺大的,就是一种作为农村留守的妇女,自己靠本事也能挣钱了的感觉”。

在郑秋怜看来,手工艺很难,但与此相对的回报却不成正比。对于自己的成员来说,合作社的“工作”自然难以作为主营收入来维持家庭,“就是希望在家的女性能有活儿干,通过这种方式,自己过得也能更开心,还能有一些收入。”

新京报记者 张羽 编辑 张牵 校对 吴兴发

用“高粱秆子”编织“钱袋子”的幸福生活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嘉宁):我们都知道有“国酒”之称的茅台酒享誉世界,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茅台酒用的有机高粱就产自贵州的这个小村庄。簸箕坝村位于贵州省仁怀市大坝镇,不仅是茅台酒用有机高粱的原产地,也是茅台酒的第一车间。7月24日,记者跟随“脱贫攻坚地方行”看贵州线下走访活动媒体团来到了簸箕坝村,探寻该地用“高粱秆子”编织“钱袋子”的脱贫经验。

簸箕坝村有机高粱示范园 摄影 王嘉宁

说起以前的簸箕坝村,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赚钱,没有人愿意种地,因为种地一年到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这就导致村子里的土地撂荒十分严重,留守老人与儿童也越来越多。

在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大坝镇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和全面清零行动,积极发展“一县一业”助推脱贫攻坚。簸箕坝村以茅台酒第一车间为发力点,组建了仁怀市大坝镇簸箕坝村有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核心区1200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5万亩的有机高粱标准化产业示范园。簸箕坝村利用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建设智能育苗大棚、有机高粱质量追溯系统、水肥一体喷灌设施等,使簸箕坝村从贫困落后、土地撂荒的“贫困村”,成为了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和新产业的聚集区。

有机高粱科技信息中心 摄影 王嘉宁

簸箕坝村有机高粱科研培育中心的博士工作站 摄影 王嘉宁

簸箕坝村党支部书记刘玉洪在接受采访 摄影 王嘉宁

簸箕坝村党支部书记刘玉洪说:“我们是合作社+资本+农户+贫困户的模式,管理主要是以合作社来管理,合作社实施集中生产、集中管理、集中销售。” 合作社给予农户每年每亩850元流转费,并将合作社盈利的50%按入股份额进行年底分红。簸箕坝村建档贫困户有407人,目前已脱贫308人,2019年簸箕坝村计划脱贫99人,实现全村脱贫。

簸箕坝村颗粒饱满的有机高粱 摄影 王嘉宁

望着田间饱满的高粱,刘玉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9年簸箕坝村共种植有机高粱1200亩,按照亩产300公斤、每公斤9.2元计算,2019年全村有机高粱的产值可达331.2万元。”

从一粒粒红高粱到一杯杯醇香的美酒,有机高粱一头系着茅台酒的品质担当,一头连着农民的增收保障。簸箕坝村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