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里发生着怎样的自然故事?早起的鸟儿真的有虫吃吗?树木是在白天还是夜晚生长?公园里的空气更清新吗?
11月1日,第八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市绿化市容局分会场“生态践行活动”在长宁区中山公园举办,通过专业人士带领讲解,引导市民阅读植物、聆听自然、认识古树和理解碳汇。
一座城市公园的价值
中山公园总是热闹,处处充满人语鸟鸣,满眼是绿。但如果把这座公园的价值数字化,它究竟可以带来多少效益?
中山公园展板。 本文图片均为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图
浏览现场活动展板,2021年,中山公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100.12万元,每公顷森林服务了长宁区45293人,产生了201.83万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森林碳汇是森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封存、固定在木质生物量中,从而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中山公园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138.39吨/年,折合每年固定507.89吨二氧化碳。该公园每年灯用电约15万度,约等于118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换算下来,公园的森林生态系统固碳量可以抵消4年的灯用电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山公园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为22.08万元。其中,古树资源创造出的生态价值达5.63万元,占整个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25.5%。漫步公园可以发现众多古树,登记在册的古树就有香樟、广玉兰、银杏、悬铃木、刺楸、朴树、青枫、榔榆、丝棉木、罗汉松、香榧、黄连木等12种20株,树龄在100~150年。
在中山公园,森林康养功能尤为突出,其次是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和林木养分固持作用。
公园里的自然故事
中山公园里有一个“绿色岗亭”,它是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记录着公园里悄悄发生的自然故事。活动现场,国家林草局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殷杉分享了叁个小故事,关于生物多样性、固碳减排和减排滞尘。
中山公园的上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绿色岗亭”顶部设有一个精密的声音采集器,记录着自然环境的声音数据。监测发现,鸟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凌晨4时至傍晚7时,早上5时达到峰值,大多数鸟类此时开始出来觅食。而虫子的活跃阶段大多在晚上(零时到5时),少有早起的,5时后昆虫声迅速减弱。
中山公园夏季的叁种声音ACI指数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于是就会变粗。套在树干上的径向生长仪,可以微米级的级别来记录树干的“胖瘦”变化,“我们发现,树干是在晚上悄悄变粗的,像小朋友一样。”另外对比香樟作为优势树种的近自然林和香樟纯林,近自然林中的香樟树年均胸径生长要比纯林的多15%,年均固碳量比人工纯林的要多一倍。
中山公园的空气质量也更好,其PM2.5平均浓度仅为上海市平均值的75%。研究发现,叶片表面粗糙度越大,自由能和蜡质含量越小,叶片越密集,滞尘效果越好;针叶树种的滞尘能力高于阔叶树种的。大气中漂浮的小于1微米的颗粒物在叶片上可以“凝并”成为3-5微米的大颗粒物,于是被雨水冲刷或被气孔吸附到植物里,从而净化空气。
这些研究有什么作用?殷杉表示,减排滞尘的相关研究表明,植物结构的郁闭度越大,其对颗粒物的去除作用越显着。一般来说,郁闭度70%-85%最为适宜,过于密集也会影响植物的后续生长。各种树木也要搭配种植,乔木、大灌木、小灌木的比例维持在1:2:5左右,目前在浦东新区的绿化带改造中已有应用。
用科学方式提昇森林质量
殷杉认为,生态监测是用科学方法去聆听人和自然的对话,用科学方式提昇上海的森林质量,让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而这样的生态监测,在浦东金海湿地公园、崇明种种片林等地也有分布。未来,上海共计划设置12个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从中心城区、近郊到远郊,主要评估森林游憩、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林木积累营养物质、森林防护等八个方面功能。
2020年,上海的森林覆盖率为18.49%,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19.5%。在绿色增长的同时,殷杉表示:“我们想知道森林对城市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贡献,以及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影响,从而指导林业部门科学种树。未来,种树的空间越来越有限,(需要知道)如何在有限空间里发挥更多功能,形成质的提高。”
暂停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先来欣赏一段音视频,或许你会有惊喜发现呢?
没错,这就是动漫海绵的配音模彷者的声音呈现。
不同的是,这位即将奔四的美国喜剧动画主角,如今在模彷者的演绎下一改往日的单一语言以及固定风格,居然一股脑儿说出了译制腔、TVB腔、粤语甚至上海话。
更重要的一点,所有风格以及语言,都是基于一段仅仅两分钟时长的纯中文音频训练而成。
话说两分钟时长的音频究竟可以包含多少内容?
经过语音方向的专业人士估算,基本等同于人们正常语速说出的20句话的内容量。
而这样既能保留本尊音色,又能实现多风格多语种无缝切换的“神奇语音”,还要归功于火山语音研发的“声音黑科技”,即音色复刻技术。
长期以来火山语音面向字节跳动内部各业务线以及火山引擎ToB行业与创新场景,提供全球优质的语音AI技术能力以及卓越的全栈语音产品解决方桉。
这次推出的“音色复刻技术”,可以简单理解为“音色克隆”,是一种全自动、高效且轻量级的音色定制方桉。
数据少成本低 便捷高效不同于传统语音合成技术在模型训练环节对于数据的高门槛要求,火山语音音色复刻技术对数据量的需求仅为传统方法的0.3%,且对音色获取的要求也更简单——
无需专业播音员在录音棚长时间录制,普通人在相对安静的开放环境录制2分钟以上,即可达到音色空间建模的标准,生成专属音色的AI模型,便捷又高效。
多风格多语种 稳定质优此外,火山语音自研的Imitator模型结构还可以做到从音频中提取与说话人无关的隐层语音表征(SI Context Feature),例如更多的韵律以及口音信息等,并以此作为文本与音频的中间特征来进行辅助模型训练,让音色还原更加准确。
据了解在预训练阶段,团队还采用了多风格、多语种、 多说话人的语音库进行平均模型训练,可以理解为在极少量的录音数据支持下,利用迁移学习自适应地创建音色还原度较高的语音合成模型,让合成音色在发音韵律和相似度上表现突出。
在音色复刻过程无需任何音频或者文本标注,不但节约人力成本,也降低了实操环节的系统复杂度。
此外,流式合成的技术可以使音色复刻的首包延时小于500ms,适用于大部分个性化语音场景。
整体来讲,不仅实现音色、风格以及语种的解耦,在发音稳定性以及音质上也达到业界领先水平。
全链路自动化 接入即用该技术方桉将通过火山引擎对外提供企业级服务,依托于火山语音优质的音色复刻SDK支持,其便捷的文本领读与录音功能,还有自带的环境检测以及字准检测,都能最大限度保障音频输入的质量。
同时后端经过自动化的模型加载功能,在不重启服务的基础上,做到将对应的音色进行热加载,实现音频录制到音色体验的全链路闭环,也就是说仅使用一套SDK就可完成全部资源的使用,目前线上SDK已支持中文普通话和英文两种语种选择。
该技术应用严格遵循合规要求,火山语音团队表示:
我们十分重视用户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对于声音采集与训练,都已取得充分授权,保证音色复刻过程的合法性以及声音使用的合规性,再应用到企业服务场景中。
值得提及的是,目前该项技术已有核心专利加持。
总之想要制作个性化音频,只需单次录制2-10分钟并训练10-20分钟,输入文本后选择期望的风格和语种,就能快速合成并应用在新闻播报、智能客服等多个企业级服务场景中。
如今火山语音沉淀的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能力已成功应用到抖音、剪映、番茄小说等多款产品上,并通过火山引擎开放给外部企业。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