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新浪发卡中心,爬猴发卡中心畅游金卡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新浪发卡中心,以及爬猴发卡中心畅游金卡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和SIM卡说再见吧 联通面向全国开放eSIM服务

eSIM,一个很早就已经存在但至今未能得到普及的「新东西」,在苹果系的产品中我们能比较频繁地见到它,在 iPhone Xs、Apple Watch 中,我们都可以找到 eSIM 的身影。

eSIM 模块的使命就是取代传统的 SIM 卡,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便利。eSIM 全称为Embedded-SIM,即嵌入式 SIM 卡,它在手机中是一个独立的模块,体积很小。eSIM 的核心技术是空中发卡,即运营商可以直接在线为 eSIM 下发配置文件,实现远程的绑定、激活。在 eSIM 普及后用户再也不需要前往营业厅取物理 SIM 卡,他们只需要在手机上简单操作一下,就可以直接使用了。

对于用户来说,空中发卡的一个极大的便利在于,SIM 卡的配置文件可以直接在线下载、写入,这意味着假如用户套餐到期需要更改套餐,或者用户乾脆想直接换一个运营商,那么他们并不需要来回跑营业厅,只要运营商支持,他们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办理所有的业务。

其实在很多年前 eSIM 就已经存在了,但在国内 eSIM 一直都没有普及,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运营商提供的 eSIM 服务都属于试验性的有限服务,只在个别城市能够使用。此前联通曾针对 Apple Watch 等可穿戴设备开放过 eSIM 相关的业务,但这个业务是「一号双终端」,即手表和手机共享一个套餐,手表并没有独立号码,这意味着这样的 eSIM 服务只能供可穿戴设备使用,它并不能够给支持 eSIM 的手机提供服务。

eSIM 之所以没能得到迅速普及,一方面是因为在稳定性、安全性方面运营商需要花大量时间进行测试,另一方面是 eSIM 卡将会直接影响运营商在全国的营业厅。

很显然,在 eSIM 普及之后,很少人在开通手机套餐这方面会前往当地的营业厅了,这会使得营业厅等线下网点的业务量会显着降低,进而影响到营业厅等线下网点的业绩。

联通在早一两年大力和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已经形成了大规模的用户线上办理、SIM 卡邮寄、用户直接激活这么一套发卡模式,这个模式中线下营业厅、营业网点是完全不参与的,这样的发卡模式实际上已经和 eSIM 非常类似了,eSIM 无非就是将邮寄这一项变成了「空中发卡」而已。联通这么一套发卡模式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想必他们已经有较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模式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在这样的基础下,联通进一步面向全国推出 eSIM 服务可谓是「顺水推舟」了。

前几天,联通正式召开发布会,宣布他们将面向全国全面开放 eSIM 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联通开放的并不是「一号双终端」这样的服务,而是「独立号码」。如果你手上刚好有一款含有 eSIM 模块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苹果、叁星、华为等厂商推出的智能手表,那么你将可以通过 eSIM 给你的设备用上一个独立的号码。在 eSIM 的支持下,用户的账单会变得更加透明,且在办理套餐相关的业务时用户也将能够获得更多的便利。

目前联通推出的 eSIM 套餐只有两个,计费分别为 10 元一个月以及 20 元一个月,显然这样的业务仍然还只是给可穿戴设备提供的,联通并没有打算给 iPhone Xs 这样支持 eSIM 的手机提供服务。这样的套餐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还是足够用的,毕竟在日常使用中单独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时间还是占少数的。 联通可以说是给国内 eSIM 的普及开了一个好头,让全国有条件的用户都能够率先享受到这个走在时代前沿的服务。

From:安优网络

原文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a66885079/

深化业务转型 探索新零售发展模式 光大银行零售客户突破1亿户

近日,记者从光大银行获悉,该行零售客户目前已突破1亿户大关。

在建设“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引领下,光大银行积极探索新零售发展模式,以客户为中心,重塑渠道、产品和服务,加快“敏捷、科技、生态”转型。光大银行积极搭建互联网合作渠道,构建数字化、线上化获客新模式;推动重点项目和业务落地,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专注业务流程优化和服务效率提昇,加快营业网点的智能化、轻型化转型。

破亿动能:深入互联网渠道获客,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加大科技赋能

近年来,光大银行通过与百度、阿里、腾讯、京东、新浪等互联网头部平台合作,将互联网的流量优势与银行的专业金融服务能力相结合,积极拓展线上化业务,提昇线上营销能力。目前,光大银行通过线上渠道获客1198万户。

依托重点项目和业务,光大银行充分发挥薪资代发、叁方存管、资金托管、出国金融等项目的客户导入作用。“薪悦管家”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薪资代发客户提供专属化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以出境场景为依托,光大银行的“出国云”业务模式为个人客户和合作商户提供出境前中后、出国上下游产业链的全流程出国金融服务。

此外,光大银行还加大科技赋能,应用金融科技新技术,升级智能服务渠道,推进智能柜台、移动外拓PAD、客户经理工作台、光大超市等重点项目建设。2018年12月,光大银行首家具有超市形态的银行网点——“伴客易”光大超市开业,光大超市除了能办理商业银行业务外,还集成了光大集团旗下其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深化转型:“名品”工程、数字化建设、客户挖掘和场景金融齐发力

受宏观经济调整、利率市场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利润空间不断降低,存贷利差持续收窄。为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多家商业银行加大零售业务投入,推动零售业务转型。自去年开始,光大银行明显加快了业务转型步伐,并取得较好成绩。

2019年中报数据显示,光大银行零售客户存款6,945.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95.34亿元,增长16.73%。零售业务贡献营业收入270.3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28亿元。私行客户资产总量3,547.6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6.09亿元,增长10.81%。

2019年上半年,光大银行借记卡累计发卡6,713.44万张,当年新增205.44万张;信用卡累计发卡6,686.33万张,当年新增发卡633.60万张;手机银行APP客户突破3,430万户。

顺应监管要求和市场变化,光大银行合理调整理财产品结构,搭建净值型产品体系,围绕“七彩阳光”系列产品,持续拓展直销业务,同时布局代销业务。作为中国最大的开放式缴费平台,光大银行“云缴费”今年以来持续打造生活圈、经营圈、政务圈叁大场景,项目接入保持快速增长,非税云、交通云实现重点突破,继续保持市场领先优势。“阳光个贷”加快业务线上化、集约化和智能化建设,新E贷业务流程实现手机移动端的客户“一站式”贷款服务,提昇线上营销与风控效率。

在金融科技不断重塑银行业态的当下,光大银行也在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目前光大银行智能柜台已迁移九成柜台业务功能,有效提昇了网点的服务效率;外拓PAD系统支持外拓主动营销,扩大了业务办理范围;手机银行上线智能搜索、语音识别、千人千面、视频客服等功能,改善了客户智能服务体验。此外,光大银行还加强了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拓展新客户群,挖掘潜力客户,提昇客户质量,也是光大银行零售转型的重要方面。为此,光大银行在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包括持续推动项目导入客户,保持高价值客户平稳增长;发挥云缴费名品营销作用,提昇用户向客户的转化率;完善零售客户评分模型,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零售系统平台建设,实现客户画像和智能营销;加强集团内企业联动,共享资源,促进业务协同发展。

此外,光大银行在零售转型中还聚焦E-SBU生态链建设,做实场景金融。通过整合光大集团内各类资源,丰富客户服务手段,从综合金融、场景金融两条路径推动财富E-SBU个人客户生态链建设,即围绕高净值客户打造私行生态链;围绕长尾客户打造移动金融生态链;围绕出国场景打造出国云生态链;围绕旅游场景打造旅游生态链;围绕生活缴费场景打造云生活生态链。

光大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光大银行还将积极搭建客户分层管理服务体系,实施客户生命周期管理计划,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智能营销中台,持续增强客户服务能力,优化业务受理流程和渠道,提高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满意度,提昇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覆盖率,让光大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多的客户。